既來之則安之

對於苦惱逆境,任何人都想敬而遠之。儘管人人都想逃避這個事實,但是往往不從人願。譬如為課業、考試而苦惱的應考生、家長;或無愛人、失戀的青年男女;煩惱於未能如期償債的企業家、債主;苦心思索仍不得理想題材的學者、藝術家等等。

因此,就有人容易以悲觀的心態來看萬事萬物,而對過去的失敗無法忘懷,時常生活在追悔之中,且由於一再自我責備,導致失去開拓未來的信心,對工作不再懷有熱情。倘若繼續的惡化下去,會變得消沈、絕望,甚至企圖以自殺來了卻殘生。所幸,對於大多數人而言,雖然人生如苦海,但多少仍抱著一線希望,努力等著光明的來到,人們就是在這種憂喜相參當中過著每天的生活。

英國的戲劇作家巴納特•修曾說:「人生的確是苦,並且兩個人之間唯一的差異,就是在於認識苦惱程度的差距而已。」佛陀也是同樣將人生的苦惱視為真正的事實。

的確,當我們放眼看天下,即可明瞭祇要生於世間,無一人無苦,如果有人全然不知苦者,他可能是天才,或者是瘋子。試看,連剛出生的嬰孩,當其空腹時,必然哇哇大哭直至填滿肚子為止。到了孩童之時,需求程度會更倍增,如果未能如願以遂,必然會滿懷不平,胡鬧不已。自思春期一直到成人階段,則慾望更是多如牛毛;這時候,如果未能償願,苦惱便纏身不離,所以說,人生即是一連串的苦惱,一點也不為過。

像這樣形影不離圍繞於人們的苦惱,即是佛家所說的「四苦八苦」。所謂「四苦」,即是生、老、病、死。凡是生而為人者,這都是無法避免的事情。雖然,人們想極力避開,可是滿腔的苦惱永不間斷,卻又無法去改善,因而往往庸庸碌碌的過一輩子。此外,還有「愛別離苦」、「怨憎會苦」、「求不得苦」、「五蘊熾盛苦」等四苦亦是。所以在我們的一生當中,如果還是抱著奢望的心態,日子必然變得難捱。

由上述可知,佛陀所說的「人生即是苦」,顯然並不是要我們對人生抱著悲觀的態度,避苦遁世,以短暫的快樂來遺忘苦惱的。換句話說,不論苦惱如何伴隨人們而不變,祇要能建立正確的宇宙人生觀,必定能面對苦的事實,坦然接受,如此才能堅強的生活下去,並且以此為踏板而奔向人生的光明旅程。

我慧行講堂諸大同修追隨   慧行導師常隨佛學,聽經聞法不疲倦,「廣修供養」不厭倦,深切體認六道有情眾生皆是在「感覺」、「感受」、「感想」中輪轉不停,唯有真正透過「感動」即「大願、大行」,才能真正穿越時間、空間亦即環境的框框,開發出本自具足、無量無邊的先天智慧。我等慧行同修們秉承  導師教誨,信受奉行於「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」,對於「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,志求無上正等菩提,廣大功德,我皆隨喜」,而對於「種種難行苦行,乃至樹下成大菩提,示種種神通,起種種變化,現種種佛身,處種種眾會,……處於如是種種眾會,以圓滿音,如大雷震,隨其樂欲,成熟眾生,乃至示現入於涅槃,如是一切,我皆隨學」,必能「於諸惑業及魔境,世間道中得解脫」,證入不假任何外在條件而能極樂不變動的不思議解脫妙境!